您好,欢迎访问海腾顺达!

客户服务热线:010-62623528

海腾顺达http://www.htsdic.com.cn

热门搜索:电源管理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常备现货库存ADI系列XILINX系列高速运放低功耗运放精密运放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资讯中心 » 公司新闻 » AMOLED市场一触即发 三大阵营精彩纷呈

AMOLED市场一触即发 三大阵营精彩纷呈

文章出处: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16-06-16 09:29

1 携五大优势,AMOLED 打开千亿市场空间
 

 1.1. AMOLED 具有五大性能优势

  携五大优势的第三代显示技术。AMOLED (Active Matrix/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,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),与液晶显示器LCD 相比,具有轻薄、低功耗、快速响应、柔性透明、画质卓越五大优势,被誉为CRT、LCD 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。 AMOLED 可分为硬屏和软屏(柔性屏),硬屏的基板材料是玻璃(一般LTPS),封装材料也是玻璃;软屏的基板材料是薄膜(PI、PET 等),封装材料也是薄膜,如果采用透明膜材、透明有机填充材料,可将柔性屏做成透明、可弯折的屏幕。

  1.2. 价格替代拐点到,手机市场加速替代LCD

  良率提升,成本下降,替代拐点到。AMOLED 由于不需要背光源和配套扩散膜、增亮膜、导光板等组件,材料成本低于TFT-LCD;但由于前期生产良率低,价格反而高。根据IHS 统计,若AMOLED 生产良率能高于80%,制造成本就有望低于LCD,1Q16 该拐点已经到来。

  据IHS 数据,5 寸FHD AMOLED 面板4Q15 制造成本为17.1 美元,高于LCD 高端产品LTPS TFT 的15.7 美元,而1Q16 AMOLED 制造成本降至14.3 美元,已经低于LTPS 的14.7 美元;同时: (1)AMOLED 面板随着良率进一步提升,与良率有关的制造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;而LCD 良率已经很高,受制于较高的物料成本, 制造成本下降空间不大。 (2)LCD 设备折旧已经完成或将近完成,随着AMOLED 新投设备折旧完毕,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。

  图表2:AMOLED 制造成本下降空间较大(单位:美元) 数据来源:IHS

  手机市场加速替代LCD。AMOLED 比LCD 具有外观、性能双重优势: 外观上,AMOLED 可使终端更加轻薄,柔性AMOLED 可做成2.5D、3D 等炫酷的屏幕结构,三星Galaxy S7 Edge、VIVO Xplay5 等品牌手机就以其曲面屏幕作为最大卖点;性能上,AMOLED 高对比度、广色域、大视角的特点也较大提升了显示效果,3D 曲面侧屏较平面屏幕增加了一个操作维度,带来不一样的用户体验。

  智能机竞争进入白热化,终端大牌导入AMOLED 意愿强烈,受制于价格高企和供给不足两方面瓶颈,2016 年之前导入速度较慢,从2016 年开始面板巨头产能相继释放,产品良率提升、价格降低,在手机市场大规模替代LCD 的趋势不可逆转。 我们预计AMOLED 在手机屏幕的渗透率将从2015 年的18%迅速提升至2019 年的47%,届时将有3.46 亿部手机使用AMOLED 软屏,4.02 亿部手机使用AMOLED 硬屏。

  图表3: AMOLED 屏在手机中渗透率快速提升(单位:百万部) 数据来源:IHS、IDC

 1.3. VR 和穿戴设备是AMOLED 大有作为的增量市场

  快速响应+大视角使AMOLED 成为VR 设备唯一选择。VR 带给用户沉浸式体验,我们预计2016 年随着巨头消费级产品不断落地,VR 将迎来爆发元年,突破路径将沿着从2C 到2B,从游戏、直播、娱乐等小众市场逐渐向购物、教育、医疗等大众市场过渡。制约VR 的三大技术问题是显示延时、计算能力跟不上和人机交互系统有待完善。 显示延时是VR 显示屏最重要的问题,研究显示:若屏幕刷新速度跟不上人的视角移动速度,用户就容易产生眩晕感,一般屏幕刷新频率低于50HZ,即响应时间大于20ms,用户就有较为明显的眩晕感。

  LCD 显示原理是通过电压控制液晶偏转角度,而液晶旋转需要一定的时间,因此屏幕刷新频率很难高于50HZ。AMOLED 通过电流驱动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复合发光,屏幕响应明显加快,很容易做到50HZ 以上, 已成VR 显示屏唯一选择。因此: (1)目前市面上主流主机式头显都采用了AMOLED 显示屏,刷新频率在90HZ 以上; (2)手机盒子需要使用AMOLED 屏幕手机才能解决延时问题,这同样加速了AMOLED 在手机中渗透率的提升。 同时,视角也是VR 显示屏的重要指标。与手机不同,VR 显示屏离眼睛很近,需要大视角也能正常显示;LCD 显示屏视角很难突破100 度, 而AMOLED 屏幕可接近180 度。快速响应+大视角双重优良特性使AMOLED 成为VR 屏幕的唯一选择,我们预计2016-2019 年仅主机式和一体式头显就将创造31 亿、48 亿、64 亿、84 亿增量市场空间。

  图表6: VR 设备爆发创造AMOLED 增量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:IHS、IDC

  柔性透明+低功耗使AMOLED 成为穿戴设备最优选择。柔性透明特性可以满足穿戴设备不同应用场景,彩色低功耗特性满足穿戴设备对功耗的严苛要求,AMOLED 正成为穿戴设备的首选。目前市场主流穿戴设备iWatch 采用了LGD 的柔性AMOLED 屏,而华为Watch 采用了和辉光电的AMOLED 硬屏。虽然穿戴设备前期由于市场定位不准、没有把握用户痛点等原因推广速度低于预期,但我们认为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入,穿戴设备正在从设备定义服务向服务定义设备转型,后续推广速度有望加快。我们预计2016-2019 年穿戴设备将创造11 亿、13 亿、16 亿、20 亿增量市场空间。

  图表7: 穿戴设备爆发创造AMOLED 增量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:IHS、IDC

  1.4. 两千亿市场空间正加速打开

  手机、VR、穿戴设备爆发打开两千亿空间。我们预计2016-2019 年AMOLED 市场规模将达到800 亿、1450 亿、2090 亿和2380 亿,同比增长18%、80%、44%和14%,2016-2017 行业主要驱动力是手机硬屏替换LCD,2018-2019 行业主要驱动力是3D 屏幕的普及带来柔性屏的大爆发,2019 年之后的主要驱动力是VR 产品。

  图表8:三大应用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:IHS、IDC、手机、平板屏幕为模组价格

  图表9: 手机、VR、穿戴设备打开AMOLED 两千亿市场空间(单位:百万美元)数据来源:IHS、IDC

  2 三大阵营齐发力,10 亿片产能陆续投放

 2.1. 韩系三星一家独大,LG加速追赶

  十年耕耘,三星成就AMOLED绝对霸主。三星投入AMOLED行业十年,目前专利、产能、良率、技术方面绝对领先,不同于成熟的TFT-LCD制程,AMOLED制程许多关键材料和设备需要供应商半定制开发,面板厂自己做后续改进,三星在设备材料方面积累起非常大的先发优势。 目前三星拥有1条4.5代线,2条5.5代线,1条6代线和规划中的一条8代线,当前产能10KK/月(5寸片);2015年三星显示(SMD)AMOLED硬屏出货量超过2.5亿片(5寸片),其中自用1.7亿片,外发8000万片,中小尺寸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%。 在技术壁垒最高的柔性屏领域,三星在前、后道工序积累了大量专利,在柔性基底TFT、FMM蒸镀和薄膜封装等关键工序优势非常明显,目前是全球唯一能量产软屏的面板厂。

  LG加速追赶,只为获得巨头青睐。LG切入AMOLED较早,因看好AMOLED在电视面板的应用,主攻大尺寸屏幕,在中小尺寸上逐渐被三星拉开差距。随着AMOLED在手机、智能穿戴、VR上应用趋势日渐明朗,特别是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巨头苹果极有可能在2017年大规模导入柔性AMOLED屏,LG在中小尺寸柔性屏上的步伐显著加快,除了已经给iWatch批量供应柔性屏以外,力争在2017年成为苹果第二供应商。

  图表10:三星扩产放大领先优势,LG加速追赶 数据来源:各公司网站、OLED display

 2.2. 陆企大干快上,率先卡位

  大陆面板巨头大干快上,已在第二梯队中获得领先优势。在经历了十年逆周期大规模投资、承受巨亏之后,大陆TFT-LCD 终于在全球面板市场扬眉吐气,诞生了京东方、天马、华星光电等一批优秀企业;在AMOLED 上,大陆面板巨头嗅觉灵敏,争相扩产,目前除了韩系的三星与LG 之外,已经领先日本和台湾等竞争对手。

  和辉光电4.5 代线硬屏已经量产,当前每月出货2 万片,5 寸片月产能超过1.2KK,良率接近70%,在HTC、中兴等手机、华为手表上批量装机; 天马上海5.5 代线2016 年7 月小批量生产,力争1H17 批量供货;天马武汉6 代线目前正在开拓软屏和硬屏的AMOLED 产能; 信利惠州4.5 代线2H16 量产,6 代线正在规划中; 京东方成都6 代线有望在2017 年量产;华星光电武汉6 代线正在导入AMOLED 产能。

  图表11:国内面板巨头纷纷加码布局AMOLED 数据来源:各公司网站、OLED display

 2.3. 日系、台系面板大厂加速布局

  JDI、Sharp、友达等面板巨头加速AMOLED 布局。JDI 已将AMOLED 作为继中小尺寸LCD、大尺寸LCD、车载面板后的新业务增长极,2015 财年研发支出将高达260 亿日元,高出2014 财年100 亿日元,增量部分主要用于AMOLED 研发,其在石川的4 代线和白山的6 代线有望在1H18 量产。

  面板大厂夏普在AMOLED 上积累有大量专利技术,但因为前期经营不善,集团无力追加投资;2016 年3 年鸿海斥资35 亿美元收购夏普66% 股权,后续有望加大在AMOLED 领域的投入;台湾面板巨头友达在昆山投资的6 代线有望在2H17 量产,柔性AMOLED曲面屏也有望在2H17 开始量产。

  图表12:JDI、友达加速扩张AMOLED 产能 数据来源:各公司网站、OLED display

  2.4. 新扩产能从2016 年起逐步投放

  我们估算1Q16 AMOLED 硬屏产能约3.1 亿片(等效5 寸片),软屏产能3000 万片(等效5 寸片)。各大面板厂新投产能在2017、2018 年进入加速释放器,预计到4Q18 硬屏年化产能有望突破6.5 亿片,软屏年化产能有望突破3.6 亿片,能够满足各种应用需求。

  图表13: AMOLED 新扩产能将在2017、2018 年集中释放 数据来源:IHS、OLED-A、各公司公告

  3. 柔性AMOLED 行业变局,大陆产业链精彩纷呈

  3.1. Film sensor 景气反转,龙头欧菲光王者归来

  软屏必须要用单独的film sensor。由于屏幕结构和封装制程的原因,软屏目前采用的是GFF(三星 Galaxy S6 edge/+)或者GF2(三星Galaxy S7 edge)的外挂式方案; 即便以后技术突破到oncell 方案,我们认为在Barrier film 上做ITO 制程的可能性很小(工艺难度大,ITO 高温、酸碱制程可能破坏Barrier film 结构),大概率会将ITO 做到偏光膜下的光学延时膜(Retardation film) 上,因为: (1)光学延时膜本身就是COP 材质,可作为film sensor 的理想基底材料;(2)相对于Barrier Film,工艺较容易实现、良率较容易提高,我们预计会成为若干年后的oncell 主流方案;欧菲光同时具有PET 和COP 基底的film sensor 加工能力,即便以后采用oncell 方案,同样可以供应film sensor。

  结论:软屏带来的新需求使行业景气大反转。即便以后做成oncell 结构也不影响逻辑有效性。

  硬屏由于良率原因,其他面板厂从外挂式开始。目前三星的oncell Super AMOLED 良率已达80%以上,其glass sensor是外包给台湾和鑫光电等供应商;其余面板厂由于良率原因从外挂式开始:目前AMOLED尚没有形成如同TFT-LCD那样的标准化工艺流程,面板厂初期良率极低(一般30%左右),爬升到70%以上需要1-2年的时间,所以初期一般采用out-cell机构,我们预计OGS和film方案将平分秋色。 需求回暖,供给收缩,film sensor 2016触底,2017反弹。我们预计film sensor将在连续3年受incell、oncell冲击大幅下滑后迎来反转:仅由AMOLED爆发带来的增量空间2016-2019年将达7亿、57亿、121亿和158亿元。

  图表14:Film sensor深度受益AMOLED行业趋势 数据来源:IDC

  欧菲光是film方案全球绝对龙头,已成高端产品唯一选择。产能、技术、成本、服务响应能力综合实力全球最强,有望深度受益行业浪潮。 (1)产能和市占率:当前欧菲光film产能超过每月20KK,外挂式触摸屏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8%,film市场占有率超过35%; (2)技术:实力比肩日系一流供应商,特别是film工艺全行业领先。 (3)客户和响应能力,服务中华酷联米等国内优质客户多年,服务能力全行业领先,响应能力优于日系、台系供应商; (4)成本:新增南昌光学基地,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,成本优势领先日系、台系供应商。

  我们预计2015 年公司触摸屏业务仅贡献净利润2-3 亿元,2016 年触摸屏业务继续下滑25%-30%。2017 年开始迎来反转,2017-2019 年,公司触摸屏业务重新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;同时由于公司盖板、全贴合、LCM 模组等开始盈利,原有触控显示业务总体利润降幅收窄;我们预计2017-2019 年公司触控显示业务(不考虑新型触控反馈增量)有望重回高增长。

  3.2. 3D 盖板玻璃增收又增利,龙头蓝思科技最受益

  软屏爆发在即,3D 盖板玻璃增收又增利。三星Galaxy S7 edge 使用正反双面3D 玻璃配合AMOLED 柔性屏幕,2016 年3 月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好评;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也有望在2017 年推出全玻璃3D 机身+AMOLED 显示屏新外观来催动消费者换机需求。我们认为3D 玻璃盖板行业将迎来增收又增利的良好局面: (1)单品价值高:5.5 寸3D 曲面玻璃1Q16 单价超过18 美元,远超平面玻璃高端产品的8-10 美元; (2)3D 曲面屏幕只有高端品牌手机会选择使用,供应商毛利水平有保证;同时行业技术壁垒较高,新进入者威胁较小; (3)3D 盖板玻璃通常和3D 背板玻璃配合使用,背板材料玻璃占有率有望提升。 我们假设曲面屏幕手机背板材料玻璃、陶瓷、金属各占三分之一,则3D 玻璃行业2016 年-2019 年新增市场空间分别达11 亿、90 亿、167 亿和187 亿元。

  图表15:AMOLED 柔性屏为3D 玻璃行业创造巨大新增市场 数据来源:IDC、IHS(美元汇率6.5 )

  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是目前3D 玻璃加工的双寡头,两家为国际消费电子知名品牌提供2.5D 盖板玻璃,同时为三星供应高端3D 曲面玻璃;在3D 玻璃加工方面,两家企业有较强的先发优势。

 3.3. 面板卡位第二梯队有利位臵,客户突破从国内大牌开始

  抢先布局,卡位第二梯队有利位臵。大陆面板厂商切入AMOLED 产业链较早,目前在第二梯队中已经处于领先位臵: (1)产能布局已领先日本、台湾竞争对手。和辉光电4.5 代线量产,产品批量装机HTC、中兴等;天马上海5.5 代线2H16 小批量量产,2H17 大规模上量;京东方鄂尔多斯5.5 代线加速导入AMOLED,成都6 代线预计2Q17 量产;信利惠州4.5 代线量产在即,6 代线落地速度加快。(2)技术不落后日本、台湾竞争对手。不同于TFT-LCD,AMOLED 面板制程大部分设备都是供应商半定制化设计,面板厂二次开发,有大量know-how 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掌握;大陆面板厂切入较早,在前期试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;而日系、台湾面板厂投产较晚,在LCD 积累的技术优势已不复存在。 (3)融资能力、成本优势领先台韩日系对手,客户导入从国内大牌的中端产品开始。国内面板厂有A 股资本市场和国家资金层面的双重支持,融资能力领先台韩日对手;同时国家政策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叠加大陆工程师红利,成本优势较为明显;我们认为大陆手机高端产品将优先采用三星的AMOLED 面板,本土供应商有望凭借响应能力和产能优势迅速切入中端产品。

  图表16:大陆面板厂AMOLED产能布局领先台湾、日本竞争对手 数据来源:各公司网站,公司公告

  3.4. 驱动IC,配件小市场不小,百亿空间正加速打开

  百亿空间加速打开,三大阵营群雄逐鹿。AMOLED驱动芯片价格为每片2-4美金,我们按照3美金计算,2016-2019年市场空间将达65亿、104亿、139亿和163亿元。韩系供应商Magnachip、LDT和三星电子受益于三星显示多年培养,有一定先发优势;台湾供应商奇景光电相对领先,目前已批量给大陆、韩系面板厂供货,联咏、晶门、谱瑞紧随其后。大陆供应商中颖电子是境内目前唯一量产AMOLED驱动芯片厂商,技术能力与海外巨头差距不大。

  大市场,小公司,中颖电子有望深度受益行业浪潮。中颖电子从PMOLED驱动芯片切入,2013年PMOLED芯片就已批量给信利、维信诺出货; 进入AMOLED市场后切入国内面板大厂和辉光电、维信诺,我们认为:大陆面板厂已成为AMOLED行业版图中重要一级,中颖电子响应迅速、服务到位的优势叠加驱动芯片定制化开发的行业特点,有望迅速突破国内重量级面板客户,深度受益行业浪潮。

  3.5. 化学材料被日美德韩垄断,进口替代空间大

  AMOLED面板的主要原材料如玻璃基板、光学膜和各种化学材料几乎被日美德韩巨头所垄断,如日本富士、三菱、日东,美国康宁、杜邦,德国默克,韩国LG化学等。大陆供应商在细分领域技术突破有望打开进口替代空间: (1)PI膜:丹邦科技。PI膜以其优异的力学、化学、电学和温度性能成为柔性AMOLED TFT基板和封装基板的良好材料,软屏爆发有望创造出新的增量空间,丹邦科技电子级PI膜已经量产成功,有望打破杜邦、钟渊等海外巨头垄断,切入百亿利基市场。 (2)偏光片:深纺织。偏光片是LCD和AMOLED面板中的关键材料,占面板材料成本的15-20%,目前自给率不足10%,远低于产业安全值30%;深纺织公司目前综合良率已提升至95%以上,产能超过1300万平米/每年,客户拓展加速进行,有望深度受益材料国产化浪潮。

此文关键字:芯片,半导体,电子元器件,放大器,线性器件,制冷片,DSP,IC

相关资讯